查看原文
其他

开一扇新窗,讲“中国故事”——复旦大学首次探索国内高校在海外建设中国研究中心

林尚立对话谢淑丽

——中国新议程: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礼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中国问题对话。围绕中国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的新范式,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与亚太研究院“21世纪中国研究项目”主任谢淑丽,与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尚立教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来我往的对话,时时激起在座听众的阵阵掌声。这场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加州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参与举办的论坛结束后,台下许多学生意犹未尽,政治系研究生彼得说:“对话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角度,遗憾时间太短了。”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的老华侨楼先生说:“这是第一次听到关于中国政治结构的清晰解说,真是太过瘾了。”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背景下,国内社科研究力量如何更主动参与到国际上“中国问题”的热议中并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复旦大学创新学术管理机制,与全球多所高校合作,建设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开一扇全新的窗户。与加州大学的合作,是中国高校在海外设置常设性当代中国研究机构的首次探索。  

|在海外研究体系中建立自己的平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学研究生马秀专程坐飞机来到圣地亚哥分校。原来,两周一次的“中国问题工作坊”中,将有来自复旦的访问学者熊易寒做报告,马秀对他的题目非常感兴趣。同时,她也带来了自己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收集的资料。

复旦—加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方主任范丽珠教授介绍,中心建立之初,就希望以学术的形式,在北美建立一个认识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发展的窗口。自2013年推出的“中国研究工作坊”,主要针对青年学者、博士生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了解到很多书本之外的东西,特别是促进美国博士研究生对中国有真实的认识。两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问题研究者被吸引过来。

几杯咖啡,几块三明治,20多位来自中、美两国的年轻研究者,整整一天的探讨,许多人收获颇丰。其中,一头紫发的德博拉·塞利颂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曾在世界资源研究所工作的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环保政策的中印对比。“环境保护问题在中国和印度都得到了很大重视,但两国环境政策导向不同,效果也不同,其中原因何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我对此非常感兴趣,”德博拉说。

与此同时,海外研究中心在用人机制上引用了国际通用的“旋转门”制度,在“中国智库”里引进了“现代国际智慧”。如,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克林顿政府时期国务卿助理谢淑丽,曾担任奥巴马政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高级顾问、克林顿政府国际联邦通信委员会会长郭霈德分别在这个中国研究中心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和管理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设立“双主任”,除中方主任外,著名的社会学教授赵文词担任外方主任。据统计,中心至今已举办多次大型研讨会,30场公开演讲、45场中国研究工作坊。

|机制突破,前后方联动

“当前中国经济体量增加,各方面都发展很快。在学术领域对中国情况的了解,也日益重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普拉帝·考斯拉对去年中心穿针引线的“上海—加州创新对话”活动印象深刻。

据了解,由复旦大学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共同主办的“上海—加州创新对话”,每年举行一次,两地轮流。充分发挥大学在沟通政府、企业以及创新服务业方面的作用。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承功教授出席上海加州创新对话

大量多元化的学术活动,源自大学相关机构内部机制的创新。复旦大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走出去”的高校之一。学校深深感到,推动高校国际化、参与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推动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问题在内的中国学研究,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基于此,学校整合校内哲社资源,把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作为三大文科校级平台,同时成立专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服务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学术服务中心,与各院系形成“条块结合、统一服务”的格局,三大平台分别对口承担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国际问题研究“请进来”与“走出去”的重任。过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外交流往往是分散的,如今,在复旦发展研究院学术服务中心这个坚实的“后方”支撑下,学术资源、管理体制的远距离整合和互动得以实现。

中国的大学走出去,到海外建设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复旦与加州大学系统(包括10个校区)的合作仅是第一步。海外中心的成立,也为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今日头版


复旦大学早在20 多年前就开始了智库建设的尝试,在多年实践中对高校智库建设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93 年,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从建院之始,研究院就始终坚持瞄准国家与上海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战略和对策研究,“中国发展报告”系列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咨政产品。2011 年,重组后的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立足以国家需求推动学科整合,以学科整合贡献国家发展。研究院先后吸纳和培育了十余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并通过重点建设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办好上海论坛等国际性大型会议,探索建立开放、流动的运行体制,汇聚校内外研究力量,着力加强对经济金融、网络安全、资源环境、金砖国家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国家治理等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

欢迎在对话框输入目录了解和获取往期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